《型農本色》夏季 Vol.49 採訪報導

絢荔香甜的美好提案


尤思瑾,象牙白文創創辦人。結合設計與行銷專長,返鄉開發荔枝加工產品與品牌行銷,致力推動農業轉型六級產業實踐。

返鄉創業前,尤思瑾曾在設計與電商領域工作多年,長期參與農業相關案子,她逐漸思索:若設計可以為他人創造價值,是否也能為家鄉的荔枝產業帶來新生?

她結合自身專業與家族三代果園的資源,創立「象牙白文創」,嘗試為一級產業開闢不同的出路,也讓人們透過味覺與視覺記住這片熟悉的土地。

尤思瑾家中務農三代,荔枝果園由阿祖種到爸爸,父親採草生栽培,不施除草劑,曾獲全國模範農民與果園評鑑冠軍。從小在荔枝園長大,讓她對荔枝的敏銳早已內化為一種直覺。她回憶,國中開始就會購買市面上各種荔枝風味的飲料、糖果、香氛等產品,也能輕易分辨天然與香精的味道差異。這樣的習慣延續至今,她笑說:「算是從小就在做市場調查吧。」

她觀察到,許多農民擁有好品質的作物,卻因為只停留在一級生產,收入不穩定、只能靠天吃飯。「我覺得我可以幫別人解決這方面的問題,那我的家鄉是不是也需要一點設計力?」這份想法逐漸發酵,最後催生「象牙白文創」。

反覆測試調整,呈現百分百荔枝原味

尤思瑾分享,品牌名稱來自她的英文名 Ivory 的翻譯,「白」象徵可以自由想像的空間,且甲骨文寫法形似燭火,如同她希望透過設計與產品,帶給人們日常生活的火花。

她投入最多心力的產品是荔枝氣泡酒「絢荔」,選用果形較小、價格偏低,但味道一樣香甜的荔枝進行加工,從剝殼、去籽到比例調整、酒廠測試,全部親力親為。談起產品她很堅持:「我希望它是好的才有辦法出場,不然我寧願整桶都不要。」許多喝過「絢荔」的人都說,是第一次喝到這麼真的荔枝原味。

加工荔枝本身就不容易,因為純天然的產品不能標準化,每一次都像重新做一遍。為了讓產品在不靠推銷的情況下也能被記得,尤思瑾將設計視為品牌的另一種語言:「放在那邊,就算你不在,它也可以幫自己講話。」

 

打入質青市場,擴大開發新果味

象牙白文創的展售與品牌活動多在台北進行,進而導流至官網訂購。「線下會帶動後續的線上,他們回去喝了喜歡,就是一箱一箱這樣買。」尤思瑾說,目前品牌已進駐蔦屋書店、高雄首選電商平台,並與誠品及 Pinkoi 平台洽談中。

談到創業過程的最大困難,她毫不猶豫地說:「是資源。」剛起步時,她對能協助加工的廠商毫無頭緒,也不了解不同產量規模該找誰合作、品質怎麼控管。直到後來累積經驗,才逐步建立起合作網絡。她也參加了高雄市農業局的「青創農企業孵育計畫」,獲得補助金與多場媒體曝光及展售機會。

除了荔枝,她也持續開發新產品,如家中種植的酪梨、芭樂。去年已推出焦糖酪梨雪貝,後續將視原料產量與消費需求調整方向。她常說:「我想找到日常的火花。」這些火花,可能藏在氣泡酒裡的一口甜,也可能藏在果乾的一縷香裡。更可能藏在某個沒被看見的小顆荔枝身上,正等待被照亮的那一刻。

 

感謝高雄市政府農業局《型農本色》季刊採訪報導

文章引用自《型農本色》夏季Vol.49 新一代物產加工應援隊  p.18-p19

完整文章:https://www.kaofarmers.tw/farmer-colours/epaper/58/507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